愛與生活的實踐者:聆聽蔡穎卿作家分享「親子閱讀」

Bubu Tsai lecture 01

到一個國家或城市,我總喜歡去看看這三個地方:「菜市場」、「圖書館」、以及「書店」。好好地觀察這三個地方的活動情形後,我大概就知道這地方真正的文化涵養…親子作家 蔡穎卿 於「親子閱讀」時的分享。

可能你是蔡穎卿的粉絲,但或許你不太認識蔡穎卿,您可以跟我一樣,先從她的書籍作品認識他。

圖書館一直是個很不錯的地方,借幾本蔡穎卿的書來看看,不管是「媽媽是最初的老師」,或是「在愛裡相遇」等書都很值得拜讀。不瞞您說,像「在愛裡相遇」這本,還是我想把家樂福禮券用完,特別花時間辛辛苦苦找來的。

如果您覺得不錯,花點費用投資在這些書上,不但可以鼓勵作者,最大的好處是可以隨時翻閱,下眉批,輕鬆的在任何地點賞文。

講座上的蔡穎卿,就跟書籍或她的部落格的個性一樣,態度上從容不迫,言談之間不急不徐,但感覺對親子生活及愛的教育的實踐,有種「若不為,無以安身立命」的使命感。

跟洪蘭老師很不一樣,洪蘭老師對於眼前教育的亂象,絕對不假詞色的批判,演講節奏相當的緊湊,每句話就像佛寺的大鐘般,不斷直直敲搥著你。感覺的出來,洪蘭老師急於扭正當前似是而非的教育觀念,深怕導正一慢了,百年教育大計將毀於一旦。蔡穎卿作家與洪蘭老師,雖然是不太一樣表達型態的人,但是卻是當前社會上最需要的提燈者及實踐者。

「親子閱讀」這個主題,在現今社會中,愈來愈重要。很多家庭親子的媒介,已經逐漸由「書籍」,被「電腦」所取代。

我們看到孩子及青少年在模擬的電腦世界中,快速的以火星文,閃電文相互與陌生人溝通;但是實際生活中,卻無法好好的表達正確、完整的一句話。親子間只剩下酬庸關係;「只要你完成什麼,我就給什麼」的這種獎勵制度,作家蔡穎卿從不認為是正確的作法。

如何享受日常生活中「親子閱讀」的樂趣,蔡穎卿給了我們兩個建議:

Bubu Tsai lecture 02

★ 利用日常生活交談分享閱讀的所得:

很多人要求孩子去閱讀,但真的是閱讀嗎?若只是要求孩子完成家長指定的功課或作業,這並不是閱讀,當然不會有「閱讀」的樂趣。

家長應該在日常生活間培養閱讀的習慣,由家長自己帶頭閱讀做起,起了示範作用,孩子才會模仿,才會想要了解閱讀有何樂趣。

隨時製造閱讀的氛圍,但不需急著想測驗孩子所看到、所學到的內容及知識,因為閱讀就像植物般,是需要行「光合作用」的;是需要「文字」表達、「敏銳」觀察、「累積」智慧、「思考」消化後,才會有所吸收。

閱讀是了解生活與生命的方式,但是不要局限閱讀的方式。不要刻意,在日常生活中,隨時與孩子們交換閱讀後的所得。


Bubu Tsai lecture 03

★ 重新規劃假日的時間管理,讓閱讀有更完整的吸收與回吐:

雖然零碎時間的利用很重要,但是完整的時間更能發揮閱讀的連貫性。既然平日以經花費相當多時間在課業上,除非必要,不要在假日安排太多活動影響長時間閱讀,讓閱讀內容能夠充分被孩子吸收,並且能夠適當的回饋及表達。如此才能慢慢的培養出孩子們閱讀的習慣及興趣。

Bubu Tsai lecture 04

可惜時間真的有限,但Sandy媽媽還是趁隙問了一個閱讀的問題。「如何讓孩子廣泛的閱讀,而不是只嗜讀某方面書籍」?

蔡穎卿作家笑吟吟地回答說:可與孩子約定,讓孩子分配閱讀各種書籍的時間,但需適時引導孩子讀不同的書籍,讓他發生興趣。比如說「我曾經在某本書的某個地方,看到一篇有有趣的文章,相信你看了一定會喜歡」等方式引發孩子好心心的方式進行,畢竟知識如食物,不要當個營養失衡的閱讀者。

雖然分享時間短短不到一個小時,但收穫卻是像秋天的飽實稻穀一樣豐盛,感謝蔡穎卿作家的分享。 若各位對蔡穎卿作家的文章有興趣,也可到她的的部落格分享文章,部落格名稱及連結:【媽媽是最初的老師】。

Facebook留言

則留言

2011年08月01日 | Posted in 寫意, 網誌 | 標籤: , , , 9 Comments » 

関連記事